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MG冰球突破网站举办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日期:2021-12-22阅读次数:

 

 

窗体顶端

1218日,MG冰球突破网站第十二届学术年会(2021年)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福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MG冰球突破网站师生共12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上午的议程在学术会堂202报告厅举行。MG冰球突破网站党委书记孙敏主持开幕式,MG冰球突破网站副校长史建平教授致欢迎辞。史建平高度肯定了MG冰球突破网站在学科建设中做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他希望,学院继续突出“双学科”优势,保持学术年会的学术传统,协同创新,勇于破局,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向前发展。MG冰球突破网站院长李国武教授从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对2021年学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

 

MG冰球突破网站副校长史建平教授致欢迎辞

 

MG冰球突破网站党委书记孙敏主持开幕式

 

MG冰球突破网站院长李国武教授做2021年学院工作总结

上午的议程共分为主题报告和先锋论坛两个板块。主题报告由MG冰球突破网站副院长丁志宏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周晓林教授围绕The computational bases individualslearning under uncertainty in groups with collective goals”这一主题,分享了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中的个体如何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学习及其内在机制。其研究发现,有领导与有口头讨论均能提升群体的决策表现,二者均可以促进群体中个体的探索学习与来自其他成员的社会影响,该报告对于计算建模在经济心理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启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教授发表了题为“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的主题演讲。他从田野调查如何触摸“社会底蕴”入手,提出“局内观察法”最重要的效应就是“感通效应”,强调研究者能够对研究对象的心态存在一种感受与体会,并用“农民上楼”的田野调查案例进行了阐述。

 

MG冰球突破网站副院长丁志宏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周晓林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教授作报告

茶歇之后的先锋论坛由MG冰球突破网站副院长张红川副教授主持。心理学系张梅副教授的演讲以“突发事件中的心理机制:负性偏向的视角”为题,立足突发事件频发,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的现实背景,在以往交叉领域的丰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3个系列实验,刻画了突发事件酝酿、爆发和蔓延不同阶段的不同偏差的产生及其表现,提出了突发事件中负性偏向的心理机制模型。社会学系周扬博士的演讲以“交织的生命:基于扩大家庭视角的收入轨迹研究”为题,借助长时段追踪数据,从扩大家庭的视角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中收入流动轨迹的塑造如何受到本人、配偶及其扩大家庭中代际传递的影响,从婚姻与家庭角度揭示代内收入流动模式。

 

MG冰球突破网站副院长张红川副教授主持先锋论坛

 

MG冰球突破网站张梅副教授作报告

 

 

MG冰球突破网站讲师周扬博士作报告

下午的议程由四个分论坛组成,分别由社会学系与心理学系承办,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召开。社会学系分论坛一“共同富裕下的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由我院社会学系副系主任孙薇薇副教授主持。在第一单元,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毅杰教授以“韧性治理:项目驱动下的平台型社会组织效能分析——以南京市M街道为例”为题,通过对公益创投项目中平台型社会组织的观察,提出形成常态化的联动机制,从根本上加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最终实现社会韧性治理。我院社会学系杨敏教授以“从儒学大传统视角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思考”为题,分析了儒家的初心及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从“大国小农”转向“天下为公”是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和变革的一把钥匙。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吴宗友教授以“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中的空间张力与空间整合”为题,指出在城乡日益走向空间融合的背景下,应从多重维度出发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空间整合机制。我院社会学系程士强副教授则以“城市社区中的‘冲突螺旋’与情感治理”为题,指出社区情感治理需要做好对居民情感预期的研判工作,制造相对满足感;还需要做好“边界工作”,努力与居民形成内群体关系。在评议环节中,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的潘孝富教授指出,本单元的选题都富有特色,体现了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思考;MG冰球突破网站的王积超教授认为本单元报告的主题具有前沿性、理论性、情怀性等特点,并对一些观点进行了具体讨论。

在第二单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宋全成教授以“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政策框架与行动方略”为题,指出积极的健康老龄化从治理老年歧视、提供长期照护、完善公共医疗、建构老年友好社区和建立老年精神卫生网络五个方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更明确的行动方略。我院孙薇薇副教授以“中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干预:行动研究视角下的反思”为题,从“行动与研究互为宗旨”、“行动与研究互为情境”、“行动者与研究者合作互惠”三个方面指出,基于行动研究的社会学干预在中国基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我院王修晓副教授以“差序政治信任的组织机制——基于2016年社会状况与社会发展态度调查的实证研究”为题,从工作单位性质、单位类型和单位行政级别三方面,考察了单位体制对我国居民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情况。在评议环节中,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吴宗友教授指出上述研究在宏大学术视野和严谨数据分析、定性与定量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融合方面的成功;我院王建民教授则强调了上述研究的开阔视野、理论反思性和强烈的理论追求。

 

社会学系分论坛一嘉宾剪影

社会学系分论坛二“美好生活建设与专业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由我院方舒副教授主持。在第一单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赵一红教授以“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目标——基于制度整合的视角”为题,从研究现状与问题、老年人养老金收入差距比较、影响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内在因素以及改革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我院崔萌博士以“社会工作的实践转向与艺术性的回归”为题,提出社会工作实践在实务领域、教育领域和研究领域所面临的转向问题进行了讨论。我院胡洋副教授以“场馆式服务的多重解构——基于流动儿童的生活体验”为题,介绍了流动儿童当下所处的情境以及在城市的相关服务中所遭受的排斥现象。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甘满堂教授以“文化反哺——中国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运作机制”为题,对我国民间公益慈善事业三种形式的文化反哺方式(乡贤文化与乡贤理事会、县市区级慈善总会、资助型基金会)进行了探讨。在评议环节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伟和教授指出上述研究既探讨了广义的社会福利问题,也研究了具体的社会工作问题。

在第二单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伟和教授以“实践理论中的具身化策略与反思性的纠结关系”为题,提出后半期国际社会科学的各种转向其实是一种实践转向;新的实践观有三个要点:具身化、实践性理解与物质调节。我院尹银副教授以“金融社会工作助力智慧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为题,介绍了老年人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能力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金融排斥,从金融社会工作角度探讨智慧养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方舒副教授以“金融能力与财富不平等——基于城镇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为题,构建了居民金融素养指数与家庭金融普惠指数以测度居民的金融素养及金融机会水平,指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缓解财富不平等,家庭金融普惠水平在此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我院张现苓副教授以“中国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与参与研究”为题,提出校外教育支出是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社会经济资源与子女校外教育获得高度相关,并在城乡、家庭收入分层、子女结构等维度下探索出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模式和特征。在评议环节,MG冰球突破网站的李国武教授对上述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社会学系分论坛二嘉宾合影

心理学分论坛一“决策心理学与消费行为”由我院孙铃副教授主持。在第一单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冯廷勇教授以“预期想象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为题,提出“情绪预期-情绪模型”解释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预期情绪在预期想象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饶丽琳副研究员以“The timing of gaze-contingent decision prompts influences risky choice”为题,详细介绍了风险决策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证实未来的工作需要提高“gaze-contingent”提示程序的有效性。我院赵娜副教授以“价格质量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为题,探讨了物质主义、情绪、社会地位对个体价格质量判断的影响,指出稀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我院窦东徽副教授在评议环节指出,这几项研究都反映了决策研究的前沿问题,用精巧的实验设计揭示了人们决策过程的内在机制,并且揭示了非理性决策发生的原因,对于我们开展后续研究很有启发性。

在第二单元,我院窦东徽副教授以“小额货币线索降低对利他行为的奖励估值”为题,通过对与利他行为相伴的经济后果会降低人们对其奖励固执的反直觉现象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小额货币线索使评估者关注点聚焦于货币值上的结论。我院于泳红副教授以“吝啬者与挥霍者的慈善捐赠差异——共情的调节作用”为题,从慈善捐赠的互惠理论出发,探讨了吝啬者-挥霍者的慈善捐赠差异,指出吝啬者与挥霍者的慈善捐赠金额不同,且共情对吝啬者-挥霍者的慈善捐赠金额存在调节作用。我院孙铃副教授以“未来自我连续性和预期情绪对大学生储蓄的影响”为题,指出大学生的未来自我连续性与储蓄倾向成显著正相关,消极的预期情绪会促进储蓄行为。我院赵娜副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这几项研究非常具有金融心理学特色,一方面探讨了经济因素对人的非经济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考察了心理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这是我院心理学系长期探索的研究领域,希望后续能够更好地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论坛的尾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两位博士生,分别与论坛的几位报告人就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问题和意见。

 

心理学系分论坛一嘉宾合影

心理学分论坛二以“社会心理与行为助推”为主题,由中我院张梅副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心理学系吕小康教授以“多重确定性风险及其应对——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医患关系研究”为题,基于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参与观察发现,分析信任缔结与演变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可为纾缓医患矛盾提供更为积极的想象力。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曲琛教授以“Causal role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in learning social hierarchies”为题,通过tDCS技术对社会等级学习进行了研究,表明阳极刺激的行为效应是更高水平遗忘的结果,为mPFC在学习中的遗忘提供了因果证据。我院赵然教授以“对话导向四象限(DOQ)模型在心理危机援助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技术应用,提出了对话导向四象限的模型,并围绕这一模型在心理危机援助热线中的应用,提出了未来危机的解决方案。上半场由我院张红川副教授点评和总结。他指出,三位学者从方法上虽看似采用了质性研究、脑科学研究、案例分析的不同方法,存在显著区别,但他们又都遵循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用的研究思路:吕老师注重发现现实问题,曲老师注重在实验室内深入探索变量间关系,赵老师更像将研究发现应用于现实。在第二单元,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吴宝沛副教授以“依恋回避和愤怒抑制:亲密关系权力感的中介作用”为题,发现依恋回避与愤怒抑制正相关,而与权力感负相关,权力感在依恋回避与愤怒抑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我院张红川副教授以“基于社会规范的科学洗手行为助推”为题,探讨了通过助推方法是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洗手行为,其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规范的助推对洗手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我院傅鑫媛副教授以Help you, feed me: Altruistic behavior alleviates agent’s feeling of hunger”为题,通过三项研究探讨了利他行为对饥饿感的影响,显示利他行为能够减轻个体的饥饿感,丰富了对利他主义的了解与认识。下半场点评由我院赵然教授进行,她指出3项研究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未来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她还与傅鑫媛傅副教授进行了讨论,傅老师指出3个研究均体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工匠精神,进行的都是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却都注重发挥精细思索、严密控制的实证研究特色。

 

心理学系分论坛二嘉宾合影

 

为总结学院的年度科研工作成效和增进教师间的学术合作,加强与校内外专家的学术交流和扩展师生的学术视野,推进学院的专业和学科建设,MG冰球突破网站学术年会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2届。学术年会是我院一项长期坚持的传统,通过邀请学界知名专家与学院师生在学科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等议题深入交流,分享观点,以此凝聚智慧结晶,碰撞思想火花,学术年会已成为MG冰球突破网站一种爱知求真的文化,一个学术立院的品牌。

 

部分参加学术年会的教师合影

本次会议感谢MG冰球突破网站研究生会、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 MG冰球突破网站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